
春風(fēng)送暖,萬物萌發(fā)。山坡上、河堤邊、田野里、溝渠中……到處披上鵝黃嫩綠的彩妝,野菜遍地。
早春時節(jié),香椿樹吐出嫩紅的芽葉,俗稱香椿頭?!坝昵按谎磕蹮o絲,雨后椿芽如木質(zhì)”,也就是說,谷雨前香椿最嫩,是吃香椿的最好季節(jié)。香椿的吃法很多,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涼拌。將清凈的新鮮香椿倒入加水的鍋中,燒開后將香椿撈出,冷卻后切碎,再加入切成絲的豆皮,放入鹽、姜蒜、醋、香油等佐料拌勻即可食用。“涼拌香椿”可是入了湘菜譜的。
其實,香椿炒蛋才是我們的最愛。香椿氣味獨特,馨香馥郁;雞蛋甘醇,中和了香椿過于強烈的滋味。二者同食,讓我們從軟嫩的煎蛋中能感受到椿芽的醇香,仿佛將春日一口吞入肚中。往往這個時節(jié),香椿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。
春雨過后,連晴數(shù)日,山坡上的蕨在暖陽下紛紛破土而出。取褐色的蕨嫩尖,用開水焯過后一炒,嫩滑清鮮?;蛩爻?,或炒臘肉,都是經(jīng)歷春節(jié)大魚大肉之肥膩后的最好鮮烹,正所謂“蕨芽珍嫩壓春蔬”。何況,經(jīng)過一個冬天的煎熬,適當吃些蕨菜,可“滑腸、化痰”。
野生水芹是春天的另一美味。郊外的田邊水溝,野生水芹嫩綠水靈,齊刷刷地挺立著,甚是惹人喜愛。掐一把水芹帶回家,炒鮮肉,或煮泥鰍。哪怕是撒上一把干辣椒粉素炒,那辛香的滋味,便在辣椒的作用下更有勁道,是下飯的圣物,更是這個季節(jié)的飯店里點得最多的菜肴之一。若在黃燜羊肉、鱔魚時,放上一點水芹、辣椒,煮開后的湯不僅鮮而且甜,特別爽口,沒有腥味。
春日午后的陽光下,總能看到有人在田野里、河堤上撿拾蒿子。將質(zhì)嫩味鮮的蒿葉尖洗凈后,放入鍋中用石灰水煮沸,去除苦味。撈出來瀝水后用菜刀剁碎,再與糯米粉和在一起,拌勻后做成一個個小餅,放入鍋中用油兩面煎,至金黃色即可。煎熟后的蒿子粑粑可以直接食用,外焦里酥;也可以拌著白糖吃,更顯甜膩。蒿子粑粑是長江以南地區(qū)的特色美食,可以清熱、去火、清毒,各地的叫法也不盡相同,有叫艾餅、青團的,但做法大同小異。
小時候沒什么零食吃,我們經(jīng)常纏著母親做蒿子粑粑來解饞。老婆對蒿子粑粑也是情有獨鐘,每次外出吃飯,必點這道美味。在家中也時不時地自己動手做蒿子粑粑,在制作過程中,還會拍一二段視頻在家族微信群里炫耀一下,惹得家人們看了口水直流,在群里一個勁地喊道“我要吃,我要吃”。
疫情雖有緩解,但仍然無法在春天的野外盡情撒歡。期盼春光明媚,喜歡春暖花開,但我更惦記著春天里那野菜帶來的美味之香。
責編:周媛
下載APP
分享到